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《精實創業》(LEAN STARTUP)練習 — 失敗越快,成功越近

第三課 -- Lean Startup


SLP 的第三堂課將應用著名的 "Lean Startup" 理論。在課堂中,除了一開始由 Class CEO 簡介 Lean Startup 的概念以及在他自己團隊的應用之外,並將有團隊活動練習「基本假設-->設計驗證-->驗證」的過程。

Lean Startup 是什麼概念呢?我另外分享了我對《The Lean Startup》本書,以及這整套思維的想法如下:

我們都失敗過


我們都曾失敗過。搶玩具、大隊接力、鋼琴比賽、追女朋友、聯考、買五月天票、公司提案、推銷客戶、買結婚紀念日禮物、解除別人黨職等等。我們都失敗過。
失敗雖然不好過,但「至少我們都學到了經驗,下次會更好」。大部分父母是這樣安慰自己的,而且說得也沒錯。
《精實創業》("Lean Startup")一書的作者 Eric Ries 也失敗過。他創立的 IMVU (一個主打客製分身(avatar)的社交網路)在寫完30萬行的程式碼,花費團隊大半年努力之後,最終也失敗了。
失敗之後,他一開始也自我安慰:『至少我們學到了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下次創業會更成功。』說得也沒錯。
但跟一般人不同的是,Eric Ries 一轉念,又自問了第二個問題:
『等等,當初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,可以讓我更快的學到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』
這個問題非常重要,也非常聰明 — 如果結果都一樣,都是學到東西,難道非要寫30萬行程式碼、花費大半年努力嗎?難道沒有更聰明的作法?
點出這個問題非常傑出,顯示了聰明人跟我這種人的思維差距。用流程圖來說,是如果想要 A,卻得到 B;一般人會檢討下次該如何才能得到 A。但聰明的人卻會發現其實 B 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,A 根本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上。那麼,當初有沒有更快達到 B 的方式?
用鋼琴比賽來比喻。假設小華參加鋼琴比賽,輸了。一般情況下小華會思考「下一次該如何努力才能贏得鋼琴比賽」。但比較聰明的小陸卻可能發現「我天生缺乏音感,要贏得鋼琴比賽根本是緣木求魚」,但「比賽學習到的台風、冷靜的能力」卻非常有用。那麼有沒有辦法在不需要每天練鋼琴5小時的狀況下,就能獲得台風跟冷靜呢?
換句話說,不但要檢討失敗的原因,還要檢討失敗的效率。既然會失敗,為何沒有快點失敗?一個能不斷縮短練鋼琴時間的小朋友,必定成長得比別人傑出。

失敗為成功之母 


Eric Ries 這個一轉念,開啟了「精實創業」(Lean Startup)這派思維的蓬勃發展。他與他當年的投資人,史丹佛商學院教授 Steve Blank,一步步將這個思維建立起來。這個思維的創新之處在於重新了解「失敗」。
傳統的觀念中,失敗是一種不理想的成果,一種錯誤,一種討厭的東西。但在精實創業中,失敗是一種工具,一種計畫之內的實驗,一種調整的方法。
就像奧運射箭比賽一樣,如果99%的選手只有第三箭才可能命中靶心。傳統觀念會不斷追求「如何在第一發就命中靶心」,但精實創業卻著重在「如何設計前兩箭(最好很快很便宜),確保第三箭一定中靶心」。
應用在商業上最簡單的例子則是所謂的 A/B test。例如 facebook 會同時釋放出 A、B 兩種新的版面,看哪一種的反應佳就沿用,另一種就捨棄。這是一種快速失敗的作法。大陸的樂視電視也將同樣的方式應用在大電視上,不斷推出新的作業系統更新。
這個思想架構衍生出許多專業的方法論。例如建立「最小可行產品」("Minimal Viable Product,MVP"),設定基本假設,快速驗證,「軸轉」(pivot),直到確認產品市場區間之後才開始成長(scale)等。
以一個本地的例子解釋,就好像在台灣開一家茶飲店。一開始先推出一個陽春的茶飲店,然後不停的測試口味、價格、顧客區間、送貨、人資、後勤系統等。萬一不行時趕快轉型(pivot)成雞排店。直到確認一切運作都落在營利目標之內後,才開始快速的到大陸各大城市快速展店。
重點是測試的時候專心測試,展店的時候放膽擴展。最怕是初期就投入千萬資金開旗艦店,才發現根本沒有市場,那就只能安慰自己:『嗯,我真的學到很多了。』

飛機起飛的跑道 


精實創業的觀念特別適合方向未定,需要多方嘗試的東西,也就是新創公司。因此精實創業在矽谷的回響特別大,一方面因為科技業很容易快速推出原型、快速實驗;另一方面因為矽谷的資金擁抱冒險跟嘗試。
創業其實很像飛機起飛,有時候(多半)無法第一次就起飛成功。矽谷的創業家受了精實創業的薰陶,不怕快速的嘗試起飛,不行就再試一次;而矽谷的資金也願意提供比別的機場更長的跑道,讓創業家多次嘗試。兩個因素合併,也難怪矽谷起飛的飛機特別多,甚至是火箭升空
也因此,精實創業認為傳統的商業計劃書(businss plan)不適合新創公司。一旦確認起飛「失敗」,快速換了方向,原本的商業計劃書不就變成一堆白紙?那幹嘛當初要花一堆時間寫?
傳統的商業計劃書是給已經在飛行、投資報酬可預期的公司用的。Steve Blank 說:
『除了 VC 跟前蘇聯,沒人會用五年計劃預知未來。這些計劃一般都是謊言,做這些夢是浪費時間。』
『新創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縮小版。他們沒有精確的計劃。那些最後成功的人都是經歷過一次次失敗,隨著它不斷從客戶向上學習,適應整合,改進它最初的想法。』
『本質的差別之一是現存公司執行一個商業模式,而新創公司尋求一種商業模式。這個目標是精實創業的核心。』
反過來說,也難怪精實創業的理論在台灣不容易發芽 — 我們太在乎成功、太喜歡正確答案、太討厭失敗了。我們認為鋼琴比賽輸了勉強可以接受,只要小朋友願意臥薪嚐膽,開始每天練習10小時鋼琴的話。

悲慘世界


在小說《孤雛淚》(Les Miserables,亦譯作《悲慘世界》)中,其中一個角色柯賽特(Cosette)特別引人同情。她2歲時被貧窮的母親交給養父母,卻被養父母虐待,要求她很小的時候便要打掃旅館、在工廠工作。雨果的小說很生動的刻劃了工業革命初期兒童的境遇。
圖片來源:wikipedia
 事實上柯賽特的遭遇歷史悠久。人類歷史長期以來,並沒有「兒童」這種觀念,而只是把「兒童」當成「縮小的大人」看待。人類很小就要開始學習耕種、獵食、以及照顧更小的小孩。通常還不到青春期,人類就已經學會了所有的「成人」必備的技能了。這也是為何早期的照片通常會看到兒童穿著縮小版的西裝或工作服。

直到工業革命解放了人類的生產力,「小大人」不再需要承擔大人作的事了,人們才理解到兒童其實是有其特殊性的。我們發現兒童應該多嘗試、學習,其學習能力勝過大人許多。我們更發現用心培養的兒童,特別是天才兒童,其智力與事業發展遠勝過那些從一開始就在「做大人的事」的兒童。
也就是此時出現了「兒童福利保護法」與「童工法」等法律,正式有「兒童需以不同方式對待」的觀念出現。直至今日,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依賴童工的國家,其發展遠不如用心教育兒童的國家。
新創公司就是企業中的兒童。他們潛力大、可能性廣,但如果硬要他們仿效「成人」 – 有明確商業模式的企業 – 那同樣只是揠苗助長,等於把兒童浪費在作童工。兒童應該要被培育去迎向新的世界的挑戰,那些成人已經無力再去學習的領域,而不是重複做成人已經會做的事情。

兒童教育是國家競爭力問題


身為創業者,我自覺並沒有很成功的運用精實創業的觀念。懂跟做到還是有段差距。精實創業要求的快速、實驗、大膽改變的特性,跟律師習慣的精準、完美、「無懈可擊」有很大的衝突。這一點我時常檢討自己,該跳出習慣作法的窠臼。但我十分確定這窠臼來自傳統台灣看待失敗「錯一題打一下」的教育心態。
台灣的成功創業很多不是兒童,而是「複製人」(clone),也就是 spin-off 或是子公司。他們做母公司原本就在作的事情,所以長得跟母公司也蠻像的。這完全沒有不好,只是少了爆發力跟創新而已。
矽谷已經開始著重「兒童教育」,將創業當做一門認真的學問在研究。台灣呢?要企業升級,有比兒童教育更根本、更有效的社會進步方法嗎?

註:本文同步刊登在有物報告,已獲有物報告授權刊登。

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[心得] Product Day - SLP Taipei 2014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這一堂課很開心能邀請到Pebbo的Albert  & Storysense 的Edward 來跟我們分享 Product development。

在這堂課我們討論到了許多課題,包含了怎麼去瞭解使用者,質化和量化的分析可以解讀資訊的深度之差異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也分享了許多個案,如何用MVP( Minimum Viable Product )測試市場以進行快速調整。以當初dropbox為例,他們是如何應用影片來驗證假設並說服投資人,這項服務是使用者想要的!




更多資訊請見 - Techcrunch 的 文章

How DropBox Started As A Minimal Viable Product

哈雷機車面臨危機時,如何重塑品牌和公司定位 ,如Steve Blank的名言走出辦公室,瞭解你的使用者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所謂傾聽顧客的心,並不是A顧客說要產品長這樣,就照著做,而是觀察瞭解客戶後發現他們真正的需求。不然亨利福特也不會發明汽車,會去訓練跑得更快的馬 (笑~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片來源:Steve Blank ( Link )


下半堂 StorySense 精彩分享,創業遇到的瓶頸,如何解決,如何做下一個決策,許許多多的心路歷程,都牽動著台下正在創業Fellow的心。

摘錄兩段SLP Fellow - Ronald 的筆記

*我們在做的,就是在把過多的資訊,簡化成有用的資訊,並且用好的方式來提供給使用者。使用者是廠商,就是B2B的生意,無法滿足他的需求,就無法轉他錢;使用者是一般社會大眾,就是b2c的生意,滿足他的需求還不夠,要滿足到讓他願意分享這個喜悅給他的朋友,你才有辦法做到viral和expotential growth。

* 思考技術怎樣改變人的生活不太對,思考如何賺錢也太勢利,但都從客戶端去思考也太偏頗。創業團隊在想的,就是在這三個圈圈中找到平衡,和撐下去。撐下去,可能就會找到你的方向。而你每一次每一次的pivot都要想到,這次的pivot的目的是什麼?有沒有更接近你要的目標。

Edward 分享的Hook觀念觸動到SLP Fellow - Felix Pei 的心絃


很用心地找了原文的出處,並且消化後用中文分享給大家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1)Trigger分成外部Trigger與內部trigger,通常外部trigger是指使用者經由一些外部變數接觸到我們的產品/服務,這些外部變數可能包含廣告、朋友推薦、搜尋引擎導入…..等諸多可能. 內部Trigger則通常是指回頭客的回流變數,也就是使用者經由The Hook這個流程推導後還願意回來使用的用戶

(2)Action看到下面這張圖後其實就不用解釋了,或是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,Simple is good
不過我還是補充一下,所謂的簡單,不是指功能要很簡單,而是降低讓使用者操作門檻,提高使用者體驗(UX)讓複雜的功能變得簡單使用。

(3)Reward 這個在遊戲領域可是發揮到了極致,簡單來說,使用者可以經由這個產品/服務得到什麼? 這個價值是否值得他們投入更多的資源/時間/金錢 去獲得??所由的價值未必是實質的獲得,也可能是一種爽度或是其它虛擬的成就,這點在遊戲領域有太多案例,不解釋。

(4)最後Investment是觸發Internal trigger的評估結果,使用者是否還願意投入他們的時間/金錢/資源(如介紹其它朋友)來使用我們的產品/服務 ??
如果是,那他們還願意投資多少時間/金錢/資源 ?
如果是,使用者的投資額是會上升還是下滑 ? 我們該如何作才能讓他們的投資額上升?
如果不是,請回頭檢視Action / Reward .

最後,真的很開心,這堂課對大家有幫助,有刺激到大家。比較可惜的是,互動的時間只有半小時,讓大家欲罷不能。跟正在創業的各位一樣,SLP Taipei 也是一個startup ,每一堂課我們也不斷在調整。

讓我們一起Lean 吧 :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片來源 Link 

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SLP-第二屆 Product Day


  圖片來源 :flickr 


如何有效進行產品開發?
如何快速與低成本創造有效測試原型?
開發過程中什麼是對的?什麼是錯的?
如何蒐集和洞察使用者需求進行開發?
開發這麼多功能,如何知道市場的接受度?

無論產品在哪個開發階段,創業家亟思找到這些問題解答方法。創業過程時間、資金、人力任何資源都相當有限又重要,創業夥伴們無不希望找到最有效的開發捷徑,而哪種方式最適合你的公司?你的產品?

產品日(Product Day)這堂課我們將邀請曾在世界最頂尖創新顧問IDEO任職七年Pebbo 執行長陳雅博 先生,帶給創業家夥伴們以人為本設計思維、觀察及發掘市場深度需求的開發方式同時StorySence創辦人沈育德 先生將現身分享產品開發過程,其推出Whats the number吸引大量下載且廣受好評!藉由專業創新顧問的完整分享、深入剖析實務案例,協助創業家們發展最有效的產品開發。

透過以下安排,你將在SLP遇見世界級創新開發觀點、最貼近使用者需求產品設計思維!

1.  
創新顧問專家分享產品開發要點
2.  實務案例深入互動與剖析
3.  講師與學員QA


9/12()晚上,與SLP一同激盪更美好火花!

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SLP Taipei 第二屆 相見歡


第二屆SLP 2013-2014課程,於95日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式開跑!本次活動參與者除了第二屆學員與執行團隊外,更有支持我們的各界長官、熱情的Advisors和Mentors、上屆執行團隊,與第一屆學長姊前來捧場!再次顯示SLP Taipei是一個感情融洽且互助的大家庭。




第一堂課的重頭戲,為第二屆學員們上台三分鐘的自我介紹,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員們表達個人特質,並相互認識。學員們活力十足的自我介紹讓氣氛在極短的時間內熱絡了起來。我們發現學員們都能在波士頓總部所設的規則中(投影片限9張,且全部使用圖片,僅能配合極少數的文字)發揮最大的創意,也有學員在原本官方規定的框架外,呈現了極具個人風格的自我介紹;整體而言,第二屆學員的表現令大家刮目相看!在過程中,主持人葛如鈞博士與SLP Taipei創辦人Fiona也向學員們介紹了百忙之中撥空參與、一直以來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長官們和Advisors/Mentors

本次課程就在熱烈的氣氛中成功結束。在課後,學員們更把握機會,彼此更進一步認識未來六個月中將一同成長與學習的夥伴。執行團隊深信第二屆學員們都已經準備好,接受一連串精實課程的挑戰,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!

SLP Taipei

註:本屆執行團隊於會後檢討流程,將於下一屆相見歡事前向學員確認設備(如投影筆、Mac轉接器等),以讓活動更順利進行。